垃圾焚燒為國家產業政策鼓勵和支持發展的行業。我國垃圾焚燒行業標準和規范主要涉及垃圾焚燒廠的工程設計、建設、 運營,垃圾焚燒爐排爐及鍋爐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和驗收,以及污染物排放指標等。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重大投資項目開工復工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司長歐鴻、基礎司副司長鄭劍,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一級巡視員宋秋玲、自然資源部新聞發言人劉國洪就重大項目開工、專項債券發行、用地需求保障等回答了媒體提問。 截至3月20日,各地發行的新增專項債10233億元,全部用于鐵路、軌道交通等交通設施建設,還有生態環保、農林水利、市政和產業園區等領域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廣義的環衛行業包括上游環衛機械商、中游環衛服務商和下游垃圾處理商。隨著我國垃圾產生量逐漸增長和“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不斷深化,依托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環衛模式正在被顛覆,環衛車領域迎來了“電動化”、“智能化”的創新革命。一方面,政府部門陸續出臺相應政策推廣新能源環衛車的變革;另一方面,2019年,全國多個城市推行垃圾分類,為環衛車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為充分應對疫情沖擊,我國政府積極推動新一輪基礎建設布局。新基建能夠有效助推產業升級,拉動有效投資,穩定經濟增長。此外,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深入。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2020年要確保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環保投資繼續加大。長江和黃河大流域環境整治空間大,所需投資也大。
新的危廢相關政策出臺和完善進一步倒逼危廢產生企業規范危廢處置,從而擴大了危廢處置市場需求,促進危廢處置行業的發展和壯大。
全球資本逐利,全球產業轉移的基本邏輯是不斷尋求勞動力、土地、資本和技術等生產要素價格“洼地”。在近年來中國人力成本紅利消失以及中美貿易戰等復雜形勢下,低端制造轉移東南亞、高端制造回流歐美的產業轉移,成為了中國實體經濟斷檔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倒逼中國產業走向轉型升級之路。
水治理一直是政府關注環境問題。我國水處理已形成自主研制和產業化體系,城市污水廠處理能力約2200萬噸/日,農村污水廠處理能力約1600萬噸/日,以下是水處理行業投資分析。
國內產業地產的誕生和興起,是產業園區、工業地產長期發展,以及文化創意園區迅猛崛起的綜合結果,更是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尋求逆勢轉型、行業細分與產業提升的必然產物。